共享经济|世界潮流,浩浩荡荡
2019-06-22 08:05:11
  • 0
  • 2
  • 14

作者:张新红,于凤霞等

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01月

个人简介

张新红国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师、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信息社会50人论坛理事,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执委兼秘书长。主要从事信息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践、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与规划等政策研究。主持完成了50余项省部级委托研究及咨询项目,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发改委优秀研究成果奖;参与一系列国家信息化发展相关政策的研究制定工作。2010年开始组织发布年度《中国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15年以来致力于分享经济发展研究,2016年带领团队推出《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并出版《分享经济》一书,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于凤霞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共享住宿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处长。主要从事信息化相关理论与实践、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与规划等政策研究。作为执行负责人和主要执笔人,完成多个领域信息化政策的研究工作,参与一系列重要文件的研究和起草工作,公开发表文章数十篇。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关于共享经济研究理论成果及实践研究精华,回答了共享经济的现状、趋势、本质、模式、制度创新、业态及走向等100 个热点及难点的问题,如,共享单车占道问题在政策上怎么处理?滴滴安全事故如何规避?短租房的蓝海在哪里?每个问答后,都附带“知识点”版块,为读者划重点;是一本可读性、实用性很强的实务指导教材。

书中围绕共享经济的政策及发展前沿,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对于党员干部深入了解共享经济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推进实施共享经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共享经济的企业家和参与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该行业的走向及发展,应对挑战和机遇进行明确指导。

书评人:姜奇平 2019-01-02

       张新红、于凤霞所著《共享经济100问》是一部应时的好书。

  本书重点回答了近年来大家关于共享经济提出的主要问题。第一类问题主要围绕共享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第二类问题主要围绕对共享经济基本理论和实践的认识展开,第三类涉及重点应用领域大家关心的问题,第四类问题涉及共享经济未来发展。四类问题贯穿了共享经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从中可以看到一个大致的发展脉络。诚如作者所说,由于共享经济发展太快,好多问题可能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书里提供的解答更多反映的是现阶段研究的成果和认知。

  共享经济是一场长跑,以冲刺心态是难以完成的。跑到最后的人,不一定是跑得最快的人,而一定是认准并坚持目标的人。这需要理论指导,因为人们往往是看不长远的。打个比方,看到一辆车大家都往上挤,于是先一轰而上,挤上去再说。第一站一看是个荒地,就说,这条路没有前途,赶紧下车,再换另一个热门的车去挤。现在凑共享经济热闹的人,就在犹豫要不要下车。

  本书的一个基本判断是:无论从实践上还是从理论上分析,共享经济都是经济社会发展内在需求和技术创新相结合的必然产物,是大趋势而不是阶段性现象。这是一个重要判断。

  认识大趋势,需要有定力。不能人云亦云。中国自春秋战国后,认识涉及发展归宿的大趋势,不少人经常陷入人云亦云的“云计算”:印度人云,中国人亦云;日本人云,中国人亦云;德国人云,中国人亦云;俄国人云,中国人亦云;美国人云,中国人亦云;新加坡人云,中国人亦云……。事后,往往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因为发现那只不过是鸡毛。

  作者的思考是认真的,其定力来自格物致知,独立思考。

  这首先表现在他们对共享经济的定义上。原来美国人的定义强调“闲置”,他们后来改为转向强调“使用”。这就是他们不人云亦云,认真观察现实,深入总结理论的结果。

  他们现在的定义,要比此前全面得多。认为共享经济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以使用权分享为主要特征,整合海量、分散化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认为共享经济是信息革命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新型经济形态,是整合各类分散的资源、准确发现多样化需求、实现供需双方快速匹配的最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是信息社会发展趋势下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崇尚最佳体验与物尽其用的新的消费观和发展观。同时他们提出鉴别共享经济的三个标准,即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化资源配置、大众参与、使用权分享,也是非常有见地的。

  作者的独立思考还体现在,对趋势的判断,从跟随型判断发展为引领型判断。

  他们提出,中国发展共享经济有得天独厚的特殊优势,有条件通过发展共享经济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 2018 年,工业革命经历了 250 年,我们饱尝过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后来通过改革开放 40 年的加快追赶才换来制造大国的称号。2018 年,互联网快速发展有 25 年时间,这一次我们抓住了机遇,所以才确立了互联网大国的地位。 2018 年,共享经济快速发展的历史刚刚 10 年,中国已经在全球共享经济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

  我个人很喜欢作者说的共享经济的文化特征:“不求拥有,但求所用”。我在想,这可以用来解中国未来大趋势中的一个谜。中国现代第一个考虑大趋势的人,应是孙中山。他谈大趋势时,最喜欢用的一个词,就是“天下为公”。据说光“天下为公”题词,就写了三十二幅。古汉语中“天下为公”的“公”字,据东汉经学家郑玄的解释,是“共”的意思。但这个“共”是什么意思?按现在理解,应是“天下为公所有”,与“天下为公所用”两层意思的结合。可以说,中国革命起于共享,中国建设奔向共享,这就是大趋势。

  趋势一旦成了世界潮流,它的样子就很形象了,叫浩浩荡荡。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